细思此方,既能回阳,则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,皆可服也,何必定要见以上病情,而始放胆用之,未免不知几也。他如诸书所称气胀、血胀、风胀、寒胀、湿胀、水胀、皮肤胀,是论其外因也。
方用白通汤主之,解见上。地气上腾,指坎中一阳,由下而中而上,一呼即起;天气下降,指离中真阴,由上而中而下,一吸即入。
又刺疟论,少阳在太阳之后,阳明之前,以少阳为枢。又至真要大论曰:少阳司天,火淫所胜,民病头痛,发热恶寒而疟。
其实近似淋症,淋症亦皆膀胱之症也。问曰:病人两耳心忽痒极欲死者,何故?
盖未考《内经》大易之旨。风湿相搏,骨节疼烦,掣痛不得屈伸,近之则痛剧,汗出短气,小便不利,恶风不欲去衣,或身微肿者,甘草附子汤主之。
殊不知因于风者,真中风也。阴症两目微红,而不羞明,即红丝缕缕,翳雾障生,而不觉痛甚,二便如常,喜饮热汤者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