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曰∶“寸口、关上、尺中三处,大小、浮沉、迟数同等,虽有寒热不解者,此脉阴阳为和平,虽剧当愈。此二条皆当发汗,而与但浮者不同。
麻黄、桂枝,太阳阳明表之表药;瓜蒂、栀豉,阳明里之表药;小柴胡,少阳半表之表药。夫痉以状命名,因血虚而筋急耳。
发热脉沉者,是病为在表,以无里症,故可发汗。自汗是烦之兆,躁是烦之征。
但勿令恣饮,使水气为患而致悸喘等症也。寒气侵人,人即发热以拒之,是为发阳。
言中风脉多缓,然亦有脉紧者;伤寒脉当紧,然亦有脉缓者。若谓其能亡津液而不用,则与本草生津之义背矣。
盖真阴不可虚,强阳不可纵也。伤寒两感,半属于阴,半属于阳,脏腑俱受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