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无形虚热致痿,故脉数虚;因有形气血凝滞成痈,故脉数实。短气者,气短不能相续,似喘非喘,若有气上□,故似喘而不摇肩,似呻吟而无痛是也。
脉濡而弱,弱反在关,濡反在巅,微反在上,涩反在下。注家皆释胃寒下利,不但文义不属,且与芩、连之<目录>卷二\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少阴病,饮食入口即吐,心中「嗢嗢」〔温温〕欲吐,复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此胸中实,不可下也,当吐之,若膈上有寒饮,干呕者,不可吐也,当温「温温」当是「嗢嗢」,嗢嗢者,乃吐饮之状也,当改之。
经云:沉潜水蓄,沉细为内湿脉。程应旄曰:伤食恶食,故不欲食,与不能食者自别。
胃强则邪气独留,故大便□,潮热发渴也;脾弱则脾气不运,故邪热不能杀谷,虽饥不食,气噫而快也。上焦为清阳之分,吐之过剂则邪去,而所伤者膻中之阳病胸上诸实,胸中郁郁而痛,不能食,欲使人按之,而反有涎唾,下利日十余行,其脉反迟,寸口脉惟滑,此可吐之,吐之利则止。
脉浮虚涩,是无伤寒表病之脉也。以□□然,不得令如水淋漓为度,不欲汗急出过多也。
脉浮而紧者,名曰弦也,弦者状如弓弦,按之不移也,脉紧者,如转索无常也。清谷,阴不能化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