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阳不足,则阴邪出表而与之争,故阴胜而为寒。若汗出,不恶风寒,则为表解里未和,从下之。
务俾审脉验证,辩名定经,一一亲切无疑,方可下手。一用止汗药,先煎桂枝一二沸,后入余药同煎。
阴毒,初得病,项背强,咽痛,心腹痛,短气,厥逆吐利,身如被杖,附子汤、阴毒甘草汤、正阳汤。今将浮、中、沉三脉列为三图,图下就注证治之法,使因脉以知证,缘证以明治,以此达彼,犹粗浮,初排指于皮肤之上,轻手按之便得,曰浮。
若夫下利谵语而目直视,下利厥躁不得眠,下利发热,厥而自汗,下利厥冷,无脉,灸之不温而脉不出,下利日数十行,其脉反实,皆为不治之证,五者最忌者也。邪气内攻,复泄其津液,胃气转虚,必成胀满。
<目录>伤寒证脉药截江网卷之五<篇名>论产后伤寒与胎前有别法且产妇始生,气血俱虚,外失卫护,内无主持,最宜调养。 阳明病,其人喜忘,必有瘀血,抵当丸。
伤寒则外恶寒而脉浮紧,伤暑则不恶寒而脉虚,此为不同治。初持轻手候之,脉见皮肤之间便得,曰浮,是太阳经脉也。